2015/09/05

[電視] 花兒與少年第一季-歐洲自助旅行基本認知

最近逛淘寶,常常看到劉濤推薦曬衣架,劉濤推薦裝衣袋,

奇怪,我最喜愛的阿朱(*註一)什麼時候改行當收納整理達人了?

一定要看的劉濤行李收納介紹

可是我說阿朱,妳這是冬衣收納術吧!?
誰出國帶兩咖30吋行李箱!?(我也扛過兩咖...全身總重逾60KG...)
誰出國還把穿搭印成A4!?(我是畫出每一件衣服,這樣算嗎XD)
誰出國帶八副太陽眼鏡!?(總算有一個不打自己臉了)


這就是讓我意外發現了真人實境秀:花兒與少年 的開端。

-阿朱跟六位沒有私交的明星,出外都有經紀人張羅的嬌滴滴少爺公主們,到了機場才被通知:沒收手機、錢包等,沒有助理或經紀人幫忙,只有有限經費,一切靠自己到歐洲自助旅行!

雖然是一群演戲出身(只有一位是歌星)的明星出遊,不敢百分百肯定內容是否包含作秀成份,但以「自助旅行」的觀點來看,利用大明星們與窮遊的極大反差,創造出好多趣味點,別以為是惡搞,其實這就是真實。

而且跟著花少團的足跡,讓我又回味了人生第一趟的義大利,也順便來分享一下到底去歐洲自助旅行,最最最最基本的認知。

以下有雷,空個好幾行防雷。

*註一:天龍八部,劉濤演阿朱,胡軍演喬峰。還記得大過年去爸的同事家拜年(其實是大人們打麻將),我在客廳看到阿朱被喬峰打死時,淚水潰堤,崩潰不已,搞得我爸滿臉黑線。


















一、去歐洲適合帶大行李箱嗎?

我很佩服那種一個後背包就是行囊,周遊列國的壯士們,先不用談有沒有要裝戰利品,女孩子們光是攜帶戰服、有的沒的ga吸...出國前就可以逼近超重,更何況這些明星都是靠臉吃飯的,連續牛仔褲+T恤遊歐20天,應該會被批鬥不養眼不敬業吧。
但他們7人高達15咖幾乎都30"的行李箱......笑死我,這到底怎麼行動?


搭TAXI或租車時,巨大行李箱不好塞;
歐洲古鎮通常是石頭路,推啊拉的也很辛苦;
有些地鐵站根本沒電梯只有樓梯,抬20-30公斤的上下樓的痛苦,至今仍無法忘懷...
我有無數個去歐洲不適合帶大行李箱的理由,但事實上,再去一次我還是會帶XD。


二、廉價航空很龜毛的!

延續上一個問題,人人都是巨無霸大行李,一人還不止一咖,這根本就犯了搭廉航的大忌,但明星們出國都搭商務艙頭等艙,沒人知道廉航規定,劇組也夠壞沒警告他們,根本就是故意看他們出糗吧~



廉價航空標榜便宜,但務必注意改票問題、行李超重等等的限制;再加上歐洲機場地勤好臉色的不多,有時候盧很久也無法過關;更要注意他們若下班、休假、罷工等,絕對都是不理人的。
我吃到最慘烈的虧,就是被禁止登機,還要重買一張昂貴機票!
廉航爭議多,儘量謹慎,不要讓廉價航空掃了遊興啊!


三、電影中的豪華飯店,都是要錢的!

這是廢話吧。
應該是說,在歐洲旅遊勝地,以為花了五星級的錢,但住到其實只有三星級,請不要感到意外。像下面這種等級的飯店,請拿出身家來砸XDDD



真實的歐洲旅店又是如何呢?

 電梯通常只能擠1人或2人,感情好不好都要互貼

大部分,只有樓梯沒有電梯,0樓是我們認知的1樓

擁有神奇的格局(四人房範例)

 歐洲人好像都自以為自己身材嬌小(三人房範例)

不過也別從此對歐洲住宿失望,抱著不再過度期待的心態,其實我們也住過無數個令人心醉的夢幻房間唷。

四、廣場邊的餐廳別亂吃

花少團們抵達後的隔天早上第一餐,興奮地亂點一通,大家也沒有吃飽,竟然要價157歐!不就是個早餐嗎?幾杯飲料,幾片三明治,一人要價800台幣,坑爹啊~



越是靠近主要景點的餐廳,賣的就是地點與情調,自然是要被坑的。

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的咖啡廳,坐著喝一杯只有3口的咖啡,要價10多歐啊!但可以坐看攜來人往的旅人們,群鴿飛舞,教堂與鐘樓環繞著,高檔點的餐廳還有樂隊大演奏......

在義大利坐著喝一杯咖啡,要5、6歐,或是學當地人站著喝,1、2歐。

到哪兒都一樣,花的錢,得到的是什麼,只要是開心的,就值得了。


五、自助旅行還是要做功課

就像國內旅行一樣,想要去哪兒,要住哪裡,要吃什麼,都是要作功課。
當然有些人會認為旅行就是要隨性一點,放鬆放空,隨遇而安,只是從務實的角度,金錢的管控,多了解資訊,才能夠讓人真正放心的玩、開心的玩。

而花少團員們,大部分只知道要出國錄製實境秀,也沒幾個人做過功課,主要也是缺少基本的窮遊常識,難免吃虧,或沒有省到錢,搞到他們陸續上演排隊浪費時間、走到腿軟、東西被偷、有人走失、肚子過餓卻只能跟路人要飯...等窘況百出。


然而,旅程中所有意料之外的意外,也總是成為印象最深,最常拿來說嘴的回憶吧。














六、旅伴

最後這點補充,主要是針對七人中,我最害怕的旅伴類型:

花巨嬰

PTT板上取巨嬰真是太委婉了,我基本上是管他叫做垃圾人XDDD

2015/07/26

[工作] 大數據分析再交通管理與服務應用研討會-隨便講講

兩天內環島一周,高雄-花蓮-台北-高雄,參加的活動都上了新聞,也得到不少收穫,先來亂發洩一下。

這個國家政府,非常愛好[跟流行],尤其是熱衷於一些名詞解釋。「婉君」夯,就趕快叫大家研究有沒有什麼資料可以放上FB跟民眾互動;「OPEN DATA」叫大家快盤點資料出來OPEN;當然也少不了「大數據」...等等,加緊腳步跟上時代變化,立意良好。但這中間的問題是,執行的方式啼笑皆非:
  1. 決策者,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名詞代表之意思,但他們擅於交辦,用文謅謅的公文,外加附件表格,從中央層層地往下傳遞,往地方政府,往所屬各機關,請大家兩周內就各業管業務提供資料。
  2. 執行者(接獲公文或電話傳真者)鮮少有人會有那種國家使命感,覺得這是國家重要政策,因為大家經過層層轉發,收到時可能只剩下3天甚至半天就截稿,連要搞懂咬文嚼字的公文都需要時間,更何況還要對症下藥地提供建議?如果你提的建議能上的了檯面,那就被納入無止盡的列管地獄,三不五時花時間報告進度(然後沒有時間執行業務)。於是大家再花掉一半時間在單位間推來推去,最後領到的人傻著眼,胡亂報一通。


所以大數據,好像很重要,只是從執行者的角度,不如說只看到亂數據



最近在忙著收取政府宣稱要OPEN但其實根本非常閉鎖的DATA,每一個欄位都要啟動到[多個單位+公文+申請單+會議討論]的步驟,同體系還要先內鬥跟內耗,花上半年解釋與索取,接口的承辦人若換人,一切再重來一次。就只是要「一個欄位」而已耶,大批人力與時間耗費的成本,少說也超過100萬元吧,這就是政府的效率,政府的開放。

然而要到後,到底可以做甚麼?如何應用?政府人員應該負起研究的責任嗎?身為公僕,領人民的錢執行政策,如果都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決策,豈不可笑!?

在臺灣的公務環境下,很難養出「做事」的人才(「做人」的奴才倒是不少)。常常要花500%的精力才能完成一件基本事務,從上而下被制約住,上層不懂管理不懂資源分配,基層事務量不成比例的膨脹,做不好也做不完,做到最後都只能專注於做一堆自保的事。惡性循環下,公僕們被台灣政府無可救藥的公務體系整得不是腦殘就是變消極。真要聽從這堆被制約的井底之蛙們的話,夏蟲語冰,我真心為這國家的走向感到憂心。

議題中提到政府應該與民間企業合作,喔很不幸地,又有不知道誰發明的採購法搭配神奇的兩年期編預算法,將整個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機制搞的異常畸形,知道玩法的人大可以從中上下其手,一知半解的人從上到下被玩到只能作程序而無法做事。

另外提一下現場有一個悠遊卡董事長戴季全,他上場時我覺得好年輕,Google一下才知道是前一陣子備受爭議的柯P人馬。在整個會場中,他的發言模式一整個迥異於公務人員,除去掉他滿嘴的柯PPP以及屌兒郎當態度,他的存在非常適合戰鬥。
有關民間與政府出身的人,所創造出的精采火花,我也有親身體驗可以發表感想,哪天有空一定要寫一篇(超愛開空頭支票)。

2015/7/29補充:

2014年泡沫科技名詞整理

大數據

原理
就一堆沒有分析過的資料,源起一本書「大數據」。
解釋
  1. 分析大數據可以有什麼好處?
  2. 可以知道消費習慣、可以去…、可以用來…。反正說來說去就大多是那些,但沒有一句是重點。
  3. 為什縻沒有重點?
  4. 一堆資料早在喊出大數據之前就己經有了,言下之意就是大數據不是什麼新玩意,但媒體總是可以炒成有那麼一回事。
  5. 這些資料還是值得去分析啊?
  6. 對,沒有錯。以人類的消費行為來說好了,像所有顧客平均選擇二分鐘、平均結帳一分鐘、…,諸如此類的數據很容易就可以分析出來,但然後呢? 去操控這些就可以讓顧客多買一樣商品?這也太天真了吧。
  7. 那這些資料還可以拿來做什麼?
  8. 從頭到尾的問題在於分析的結果,但大部份媒體都把他描述成有這些資料就等於什麼都有了。媒體對於大數據的描述這麼抽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大數據的使用案例實在太少,這些案例中真的可以叫「大」數據的更沒幾個。另外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是個資的問題,在使用這些數據時會不會侵犯到別人的穩私也是很少在提的。
  9. 大數據的未來在哪裡?
  10. 連媒體自己都沒有辦法用實際的案例來說明的名詞不會有未來,換句話說,「大數據」就只是記者在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寫的時候添版面的名詞。就邏輯而言,前件有問題時何必討論後件?做為閱聽人而言,聽到「大數據」就直接略過不要看的話倒可以省下不少時間,這大概是記者用大數據的唯一好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