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9

[movie] 有空請支持台灣電影+3部國片分享

重症難治的國片市場因為【海角七號】開始有復甦的跡象,使得後續上檔的國片宣傳更容易達到聚集人氣的效果。而高雄市政府更是毫不客氣地下猛藥,例如半價補助【一八九五】。很多人看電影是享受重口味的聲光效果,我也不否認過去只有好萊塢數億重資鉅片才能把我吸進首輪電影院,而國產電影在資本上根本忘塵莫及,除非有無敵的劇情優勢或是莫名得炒熱現象才能爭取到票房。倘若觀賞國片,能夠給消費者一些「利多」,例如相對的票價優惠,激起不景氣時代中貪小便宜的滿足感,進而引發支持本土的驕傲認同感,一片接一片滾動著人氣,相信國片市場雖然不一定可以勇壯到去參加奧運,但起碼能逐漸康復,越來越健康的。

國片若結合真實、在地的台灣生活、故事,更能喚起觀眾的共鳴。就像我到現在仍忘不了小時候看【世界末日】時,太空人對著太空艙裡的爛機器大罵:Made In Taiwan……是Taiwan耶!一想到自己的國家竟然可以登上好萊塢大片讓全世界看到,心中就一股熱血直沸騰。只是…爛機器應該是Made In China吧(怒)?!所以當一部電影撥放著自己習慣的語言、共通的文化,甚至是經歷過的場景,你一定會有感覺,像是你熟悉的街坊鄰居在說著故事,或是自己的故事正被詮釋著,這是國片對於國人獨特的魅力。


本來只是想寫1895的觀影感想,哪知道離題變成「我論國片」,也不賴啦。所以就順道把最近欣賞的國片一起分享,並套句鄉民用語-
以下有雷,都是




【薩爾瓦多日記】
其實是jfool堅持不看【石油危機】,我們才有機會觀賞到本記錄片。
EL SALVADOR JOURNAL (2007)(Taiwan)
台灣台南企業原本在中南美洲薩爾瓦多成立一家成衣工廠,但後來關廠後,在地的工人不放棄地爭取權益,成立了全球唯一個在公司跑掉後,靠工人自己繼續經營的Just Garments新工廠。
世新大學陳信行教授全程參與並促成,電影跟著陳教授的腳步,抵達薩爾瓦多,意外脫離劇本地記錄到工廠最後仍關閉的現實;也跟著陳教授的書信往返,感受著跨越太平洋兩端,傳遞著溫馨又帶點傷感的革命情誼。

【柴山論劍(健)】
導演還是大學生喔,本屆高雄電影展之城市靈魂短片首獎
柴山論劍(健) (2008)(Taiwan)
爬過柴山的人都知道經過漫長階梯、好漢坡…百辛千苦(因為沒那麼難爬,就自動除以十倍),會抵達一座涼亭,休憩之餘還有熱茶水供應。原來有一群人,來自高雄甚至世界各地(沒錯,還有阿豆仔),17年來不間斷,默默背著水、瓦斯、茶葉藥材等上山,帶給所有的登山客別處得不到的溫馨與感動;但他們的心意,僅是由衷感謝壽山所帶給人們的身心健康。由逗趣的主角口述,體會這一段人與山的英雄相惜情。

【一八九五】
馬關條約,簽訂台灣澎湖成為日本殖民地。
台灣民主國成立,義勇軍也在各地捍衛,期待共同驅離日本人。無奈僅13日,「景崧(唐景崧)未戰而走,文武多逃,逢甲(丘逢甲)亦挾款以去,或言近十萬雲。」
1895 in Formosa-02
這樣的時空背景主軸下,電影以兩面觀點:
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為首的客家義勇軍在得知已被政府放棄,但為了犧牲的兄弟、家園的寧靜,以及不願降服的氣節,無反顧地選擇那條註定悲劇的路。
另一則是欲表現日本親王、醫官對這塊純樸寶島的疼惜,劇中他們愜意地看海、聽雨、得到甘蔗聖品、幻想櫻花飄落、寫著心之俳句…(這裡別誤會,不是批評導演的表現手法,只是解釋我所說的「疼惜」),但又只能矛盾地發動對台灣人民發動殘忍攻擊。

而劇中女主角的存在,除了要襯托在男主角吳湯興旁有位「欠腳」的賢內助角色,我認為導演是想要引導出他們與土匪間那段搞笑無厘頭的三角戀吧…,硬漢總要配柔情,赤壁裡有小喬,八卦山也要有賢妹啊~

除了主要強調的台灣英勇敢死魂,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客家女性持家堅強精神。那些飾母親的眼神之堅毅與表情之悲愴,賺走了我不少眼淚呢。

介紹完了好雷,接下來,就是一些「純粹個人觀點」,絕對不代表1895不好看:

配樂-從頭到尾一首哀傷曲調貫穿整片,雖然很美很催淚,但若能再豐富點,就能增加劇情的節奏性與高低起伏。只是馬修連恩的片尾曲…是為了想打進國際市場才做如此搭配嗎?好吧,總之我個人主觀的無理取鬧感覺就是:好端端地蕩氣迴腸片,加上英文歌後就大弱!!!

連結性薄弱-這個有點難舉例,從感受面來說,就是故事主軸與支線都還沒不夠touch到心中的點。雖然我也反覆哭了兩三次(本人哭點一向低於零度),但其中還有一次是因為演員的演技加上自己聯想到電影外的事情所造成的,代表劇情還不足以讓我完全融入、感同身受!
勉強舉個例好了:話說徐驤是三巨頭之一,可是除了他首度出場被誤認為老大外,他的台詞幾乎比跟班少,出場時機也突兀(土匪跟阿湯哥才聊了第一句心事,他就冒出來當電燈泡),最後怎麼掛的,也只有「全軍覆沒」一詞,既然如此,他跟管糧食的大叔有什麼區別,難道他的重要性及代表性有這麼不爭氣嗎?
一堆壯漢主角們演了一個多小時,很令人心酸,因為竟然看不出彼此間的兄弟情深(土匪們跟姜紹祖口角後離開,又突然帶著雞啊豬的冒出來,這情節與共患難的連結就很難說服我)。

重覆用梗-既然是戰爭片就會有傷亡,但死有輕如鴻毛也有重如泰山。獨子阿土之死與母親之慟、神箭手阿猴之死與手足之悲,鋪陳得不夠但呈現得過分用力。反倒是身為主角們的客家青年,就這樣草草死在幾行字上,大把銀子請來的演員總要讓他們飆飆演技,讓觀眾飆飆淚吧?
而戰爭場面也犯了同樣的問題,游擊戰一再重播,差別在從左邊刺、從右邊砍、從後面揍。日本軍不斷在鏡頭前走路行兵。最終我以為是高潮的八卦山一役,拍得比電視劇的守城攻防戰還簡單潦草,或許是礙於經費不足,我並不忍心怪罪,只能感嘆可惜。
畢竟一個好故事不應該頭重腳輕,有個隆重的收尾或是最後的重擊可以讓讀者的心臟猶如猛然暫停後再回復跳動,餘韻猶存無法忘懷。缺少了圓滿呼應的結尾,讓1895比較像個外掛字幕的敘事片,少了整體戲劇張力。


沒有片子可以完全合理的,一些小細節的疑惑或無聊的感想就不再贅述了(英妹是幹嘛的啊、為什麼兩邊人馬「貢台語/客語碼會通」,我明明閉上眼睛聽客語就聽不懂了…)。

而總結整部片,我仍是給予正面評價,因為只要一個感動,敘述台灣故事、記錄本土歷史,這麼親近又實際,永遠與我們相關的感動,我有感受到,就是一份享受與收穫了。

沒有留言: